常月红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报告会

       2022年4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主持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项目号:21&ZD335)”开题报告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出席项目开题会的专家和评审组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原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中心主任柯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院长曹树金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办主任张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田洪、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文化遗产方面的嘉宾: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分会会长、2019年度中国非遗传承功勋模范人物勋章获得者常月红先生,清朝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医学思想体系第七代传承人文颖娟医生和樊学鸿医生,清宫芳香疗法第六代传承人白英艳女士,青城丹道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文耀先生,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擘先生,《古玩收藏与鉴赏系列》图书策划人谢宇先生。项目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项目研究的博士硕士等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21&ZD335)”开题报告会举行)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21&ZD335)”开题报告会参会人员合影)
田洪主持开幕式,他代表学校科研处向与会领导、专家与嘉宾表示感谢,对周晓英教授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表示祝贺,希望项目团队听取专家意见、完善研究计划,科研处也会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保驾护航。冯惠玲教授、陈传夫教授、刘越男教授分别致辞,祝贺周晓英教授团队获批重大项目,建议项目从文化强国建设、学科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方向的高度考虑研究内容,提出对于课题研究推进的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期望,以及对产出高质量成果的期待。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田洪主持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致辞)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致辞)

项目开题报告环节和专家评议环节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原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教授主持。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原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教授主持报告会
项目首席专家周晓英教授从四个方面做了项目开题总报告,首先阐述了文化遗产、文化大数据、数据要素相关的国家战略以及文化遗产数据要素缺乏等方面的项目背景,其次从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文化遗产的数据资源等方面对研究的基本定位进行了阐释,接着从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结果预期目标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展示,最后对项目成果的实施保障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五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别对各子课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子课题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发展战略中的文化遗产数据资源体系”负责人、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规划与应用处处长王建冬研究员说明了子课题一的基本情况,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即从文化遗产大数据的产权属性、资产属性、技术属性等三个基本属性开始探讨,进而思考如何构建较为完整的政策框架。
       子课题二“作为国家文化遗产数据基础设施的智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框架”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曾建勋研究员提出从文化遗产的类型、文化遗产的知识组织、文化遗产相关标准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强化子课题二的研究工作,他指出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种开放科学,其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内容建设和生态建设,能够通过信息组织构建相应的系统平台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子课题三“国家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路径”负责人、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教授指出重大项目的本质不是为了去构建一个实体化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一种国家层面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平台的总体思路和逻辑架构。基于此他认为子课题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家文化遗产智慧服务平台体系化建设思路,第二是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服务平台的功能研究,第三是文化遗产智慧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路径。
       子课题四“公众文化智慧服务场景下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示范”负责人、湖北省图书馆原副馆长、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古籍收藏家徐行可后人徐力文研究员首先通过视频资源展示了“省图、省博首次联合展出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精品”的相关内容,同时表示其重点负责以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为对象,开展数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示范开展研究。子课题四汇报内容为:第一,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的基本概况;第二,徐氏捐赠古籍文物的特点与价值;第三,徐氏古籍文物资源建设及数字化意义。
       子课题五“基于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的产业升级智慧服务示范研究”负责人、北京万方医学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梅研究员对子课题五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她强调从产业升级智慧服务的场景视角,对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建设及智慧服务体系搭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设计,重点要落脚在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这个领域,最终使这个研究能同时具备理论性、实践性和示范性。
       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的汇报情况进行了评议和研讨。专家组成员们认为,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搭建的总课题和子课题框架设计协调性好,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结合,或者说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是本项目非常明显的特点。项目内容涉及的范围能达到跨学科的整合效应,成员结构合理。项目的成果预期会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专家组成员还对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重点突破领域提出了相关建议。在习近平总书记“让古籍活起来”的号召下,各系统各领域都在探究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问题,需要从建标准、做案例、突重点做起,既要解决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要在标准推广、平台示范、资政报告等方面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全局性的成果,从观念、理念、政策、标准、方法和技术层面进行突破,同时与其他项目形成差异性特色。
       周晓英教授代表项目团队对项目评议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简要回应,对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拨冗参会以及不吝赐教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表示要吸收专家的宝贵的建议,聚焦项目研究更明确的目标,争取做出满意的好成果。倪晓建教授做最后的总结发言,本次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分享到
推荐新闻

华夏文化促进会召开四届一次理事会 李小琳当选主席

在召开的华夏文化促进会四届一次理事会上,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原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当选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席。李小琳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华夏、周鹏、常月红等当选副会长。

第四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

(来自文旅中国报道)近日,第四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木版年画专场在天津举行。本次专场以中国木版年画的整体视野为出发点,聚焦杨柳青、桃花坞、凤翔、朱仙镇、杨家埠等多个主要年画流派,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传承路径与创新思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构建科学的非遗价值评估体系

编者按: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在2024.12.13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对构建科学的非遗价值评估体系做了论述。

加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认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上,可以考虑让认同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经过学习、培训、考核,也能成为这些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既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包容,又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5月-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

近年来,传统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实现了深度融合,一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通过创新实践,推动非遗作品与现代审美“无缝对接”,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文化报-非遗数字化让老手艺“活”起来、传下去

数字化过程中要重视保持非遗的原汁原味和延续其文化内涵,防止过度商业化或失真。同时,加强技术和资源的普及,以确保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能够获得必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品牌新标识正式启用

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新logo正式启用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近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关于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召开的通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7月1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召开。本活动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金火炬”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览征稿日前在京启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当前文艺创作,推动中国非遗事业传承、发展和创新,以书法形式传播推广,通过以非遗促进非遗,实现非遗项目间融合创新发展,特举办书法作品展。

常月红参加“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论坛

为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高端学术论坛,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国际视野和本土探索。

常月红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报告会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主持的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项目号:21&ZD335)”开题报告会以线上形式举行。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茶文化专场举行

中国茶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其独特的香气深入万里。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种植、加工和品饮,更在于茶中所蕴藏的哲学、美学和生活态度。茶的文化价值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古文物修复专场举行

古文物修复技艺专场旨在通过修复成果的展览,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展示,保护案例分析,修复与保护成果交流等内容,探索新时代该领域标准建立的路径及人才培养模式。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从文化差异中找到共情 非遗国际传播须有温度有态度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在对外文化宣介工作中,不必拘泥于世界奇迹或国之瑰宝,应该既有阳春白雪又有柴米油盐,小处着眼也可以大处落脚,文化差异中仍然能够找到文化共情。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器乐专场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器乐专场在北京星海钢琴集团会议中心举行,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数字化专场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数字化专场在北京中国收藏会馆举行,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古琴艺术专场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古琴艺术专场在北京紫霞琴院举行,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二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兴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热潮。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积极融入到国际非遗保护工作当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2019年12月12日,“论非遗辉煌成就 展非遗美好未来——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200余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从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体系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由常月红会长担任首席专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体系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批准,将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体系理论框架建立及标准制定实践展开。

我会非遗分会主题学术活动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批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批准。由常月红会长担任论坛主席。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建筑大学开展中华剪纸项目

2020年1月9日,中华剪纸艺术项目负责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希岗为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颁发北京建筑大学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聘书。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在京启动

2019年12月30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启动发布会举行,发布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主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顾问苏旭做了详细说明。

常月红获得2019年度中国非遗传承功勋模范人物勋章

2019年12月12日上午,“论非遗辉煌成就 展非遗美好未来——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200余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齐聚一堂,成为这个岁末非遗领域的一大盛事。

纪念刘新吾诞辰暨传统武术盘破门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主办,成都盘破门武术研究会协办,北京天元利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纪念刘新吾诞辰110周年暨传统武术盘破门发展研讨会”,2019年10月20日举行。

常月红应邀出席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2019年6月2日,2019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洛杉矶比华利市政府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现状及未来前瞻。论坛由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比华利山历史学会和当地相关组织共同发起举办。

华夏文化促进会聘爱尔兰前总理Bertie Ahern出任荣誉主席

2019年6月30日爱尔兰前总理Bertie Ahern(伯蒂.埃亨)正式从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鹏先生接过了聘书,受邀成为华夏文化促进会荣誉主席。这是华夏文化促进会在连接国际资源,打造文化出海、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举措。

常月红受聘出任《中国收藏》编委及非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9年7月19日,常月红会长受聘出任《中国收藏》杂志编委及《中国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报集团总经理、《中国收藏》杂志创始人兼编辑委员会主任徐舰先生、《中国收藏》杂志社长陈念女士分别向常月红颁发了聘任书。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在京成立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于二O一九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华夏文化大厦正式成立,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推进又多了一支生力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助理、非遗艺术家常月红先生兼任。